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心血管科 > 心脏病知识
编号:13259572
化痰通脉法治缺血性心脏病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8年5月2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881期
     汪某,女,42岁,2010年4月10日初诊。患者自述胸痛、胸闷、心悸近3个月。多痰,动则加剧,并伴有气促等症状,心电图提示:T波低平,S-T段下移,西医诊断为缺血性心脏病,给予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,口服硝酸异山梨酯、阿司匹林、复方丹参滴丸,但效果欠佳。现仍感心前区闷痛,心悸气促,动则加剧,痰多气短,肢体沉重,舌尖红,舌苔黄腻,脉弦滑。

    辨证:胸痹(痰热壅实,瘀阻心脉)。

    治则:清热化痰,祛瘀通脉。

    处方:温胆汤加减:瓜蒌30g,丹参30g,酸枣仁(炒)20g,陈皮12g,枳壳12g,茯苓12g,桃仁12g,红花12g,法半夏10g,竹茹10g,薤白10g,川贝母10g,炙甘草6g,黄连6g,胆南星6g。5服。每日1服,水煎2次合并应用,分2次服用。

    二诊:胸痛、胸闷、心悸明显好转,无气短、气促等症状,舌质淡红,舌苔薄白,脉弦细,复查心电图已恢复正常。为了巩固疗效,嘱其按上方继续服药7服,服完后诸症皆除。随访3年,未见复发。

    温胆汤加瓜蒌、薤白,对痰热浊邪阻痹阳气所致的胸闷胀痛、痛彻肩背、不能安卧等,疗效良好,但胸痹心痛仅理气活血是不够的,因为胸痹患者大多肥胖,肥者多痰,故应加川贝母、胆南星以化痰。诸药相伍,故能获得良好的疗效。(朱时祥), 百拇医药(朱时祥 安徽省望江县大北门中医门诊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