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生命时报》 > 2018.05.04
编号:75193
年轻一代,别丢了做饭传统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8年5月4日 生命时报 2018.05.04
     年轻一代,别丢了做饭传统

    美国普渡大学农业与生物工程系食品工程博士 云无心

    日前,法国餐饮服务公司索迪斯集团对多个国家逾4000名大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。结果发现,愿意从家中带午餐的意大利学生有57%,美国、英国学生有46%,西班牙、印度学生有19%,中国学生仅有6%。有学习做饭意愿的学生比例为:美国42%、印度39%、意大利30%,中国只有22%。相比这些国家,中国年轻人正在丢失做饭的传统。

    如今,社会分工越来越细,生活节奏越来越快,自己做饭对年轻一代越来越缺乏吸引力。方便食品、外卖、自动食品售卖机等,都可以提供便捷、实惠的饮食。年轻人在享受便利的同时,就会渐渐失去做饭的能力与传统,令人惋惜。

    从健康角度说,做饭是对自己健康的掌控。自己做饭,是在营养、口味、创造力之间的探索和权衡。而商业化的餐饮,考虑的往往只是“如何吸引更多人购买”,对口味的重视远远超过健康。更重要的是,人的口味偏好有正反馈机制。一个人吃餐厅里的饭菜越多,口味偏好就越倾向于商业化标准,离健康饮食也就越来越远,那么他所付出健康的代价会日益显现。

    做饭的意义还不仅限于吃。中国人的观念中,阖家团圆总是以食物为纽带。洗菜、做饭,分工协作,其乐融融。全家人围桌而坐,更能体现家庭和睦。每逢佳节,家庭成员每人做道拿手菜,与家人交流烹饪经验,会为聚会带来浓郁的生活情趣。

    在生活水平不高的年代,请朋友下馆子是种高礼遇。现在经济水平提高,再好的餐馆也不过是“钱能解决的事情”,在家里招待朋友,才更显诚意,还能迅速拉进彼此的距离。所以,笔者呼吁,年轻一代不要把做饭当成负担,而应该把它当成生活情趣。学会做饭这门手艺,不光是继承传统,更是一种现代选择。▲, http://www.100md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