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 > 信息荟萃
编号:12460667
咳嗽也须调脾胃(中医讲坛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3年12月3日 生命时报
     少吃油 睡足觉 不熬夜

    生活中,咳嗽、吐痰是我们经常遇到的小毛病。特别是有时嗓子里痒痒的,想吐痰却咳不出来,真是让人又气又急,非常难受。

    嗓子里有痰,多数人会自然想到肺部出了问题。可在中医看来,咳嗽、有痰,还可能跟脾虚湿盛有关。明代医家李中梓在《医宗必读·痰饮》一书中写道,“脾为生痰之源,肺为贮痰之器”,认为脾承担着运化水液和营养物质的职能,而肺部只是人体储存痰液的容器。脾出现了问题,便不能正常运输营养物质来养肺,水液代谢也会随之出现问题。这样一来,人的肺气会跟着变虚,一旦受到外邪侵犯,肺的通调水道等原有功效也会逐渐变弱,水液停聚于体内就成了“痰”,进而出现咳嗽、痰多等症状。

    中医将痰分为“有形之痰”与“无形之痰”两种。“有形之痰”,是指那些肉眼能见到的黏稠液体,一般是由肺、气管等呼吸道问题所致;而“无形之痰”范围更广,是指体内脏腑功能障碍时,津液的正常输布、排泄受阻,以致水湿停聚而成。它会随着气血的运行在全身流窜,影响血脉经络和五脏六腑,且容易被人忽视,对健康的危害也更大。无形之痰一旦积聚在体内某个部位,就会引发相应病症,比如积聚在胃部,可能引起胃胀、恶心、呕吐;积聚在心脑,则可能导致心神失常、精神错乱等。

    因此,除了治疗呼吸系统的问题,久咳不愈、有痰咳不出时还要注意调理脾胃。饮食上多吃素食,少吃辛辣、油腻等对脾胃有损的食物,同时可适当补充一些补脾胃之物,如山药、薏米、赤小豆、豇豆、玉米等。这些食物加在粥里熬煮食用,有助和胃、补脾、润燥,效果更好。同时,平时应注意加强锻炼,规律作息,保持充足的睡眠;不要熬夜,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等,都会对健脾祛痰大有益处。▲, 百拇医药(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陈红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