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中医药 > 中医专业 > 中医方剂 > 验方秘方 > 信息
编号:12364175
血栓性静脉炎分五型辨治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3年4月2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894期
     血栓性脉管炎,中医称之为“脉痹”、“瓜藤缠”。其发病因素除由于炎症、药物、外伤等刺激导致血管壁受损外,还与血流缓慢和高血凝状态有关。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湿热之邪外侵,以致气血凝滞,脉络堵塞不通,日久伤气而引起。本病多发生于小腿,亦可发生于胸壁、腹壁、上肢等部位。损害为沿静脉分布单个或多个条索状的暗红色或暗红色硬化结节,伴有疼痛及压痛,同时有局部皮肤温度降低、颜色改变、下肢肿胀及浅静脉曲张。笔者在临床上将本病分为五种证型予以论治,均获得了良好的疗效。

    湿热蕴毒型相当于血栓性静脉炎的急性期,起病突然,或有肢体肿胀、发热恶寒、热多寒少。舌红降,舌苔黄腻或黄燥,脉滑数或弦数。治法:化湿行痹,清热解毒。处方:黄芪、薏苡仁、板蓝根各30克,金银花20克,玄参、连翘各15克,当归、黄柏、苍术、甘草各10克。

    湿热瘀阻型相当于亚急性期,一般无寒热,患者疼痛,活动时加重,色呈暗紫。舌紫有瘀点,舌苔黄腻或白腻。治法:清热祛湿,化斑通络。处方:黄芪30克,丹参25克,金银花、赤芍、当归各15克,牡丹皮、玄参、红花、黄柏、苍术各10克,甘草6克。

    血热瘀阻型相当于急性期,局部红肿热痛,炎症表现明显,呈条索状结节,颜色多为紫色,有时伴紫癜或瘀斑,常有低热。舌质红绛或有瘀点、瘀斑,脉弦。治法:清热凉血,活血化瘀。处方:板蓝根、水牛角、生地黄各30克,紫草20克,牡丹皮、赤芍各10克。

    阴虚瘀阻型相当于慢性期,按之疼痛,颜色暗紫,遇热加重,身体消瘦,肌肤不荣,口渴但不喜饮。舌体瘦,兼有瘀斑,少津无苔,脉细涩数。治法:养阴清热,活血化瘀。处方:黄芪、水牛角(先煎)各30克,金银花、丹参、白芍、山药、山茱萸、生地各15克,牡丹皮、红花、全蝎、当归各10克,蜈蚣3条。

    气血两虚型久病致虚或平素身体虚弱患者,面色萎黄,身体消瘦,皮肤干燥,肌肉萎缩。舌质淡,苔薄白,脉细沉无力。治法:补气养血,调和营卫。处方:黄芪30克,党参、白术、当归各15克,白芍、茯苓、熟地、川芎、甘草各10克,肉桂4克。

    以上方剂皆为水煎3次合并药液,分3次服用。

    注意事项:急性血栓性静脉炎患者,应卧床休息1~2周,抬高患肢。症状好转后,可逐渐下床活动,活动时,需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,早期患肢不宜久坐、久站。局部可用热水袋热敷。, http://www.100md.com(朱时祥 安徽省望江县大北门中医门诊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