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 > 信息荟萃
编号:11601755
买药跟着广告走(专家谈药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08年5月13日 《生命时报》 2008.05.13
     中国百姓用药误区2

    广告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重要的信息来源,凡是在市面销售的商品,大多都能从广告中觅得踪影。而中国老百姓有一个不成文的习惯:买东西爱跟着广告走。频频见于诸多媒体的就是好东西;从来没在电视、报纸上见过的,质量肯定一般。这种想法同样存在于用药方面,在药店卖得最好、最多的绝对是频繁做广告的药物。然而,我就经常劝身边的人,买药不比买鞋,效果不好还可以退,因而绝不能盲目相信广告的说辞,否则最终受害的只能是自己。

    如今,广告制作水准参差不齐,相当一部分都存在“夸大、作假”之嫌,尤其是医药广告,更是存在“阴一面阳一面”的做法。按照有关规定,只有非处方药物和保健食品可以做广告,但相关内容必须经工商等部门审批,而且明令禁止在广告中使用“保证治愈”、“百分之多少有效率”等字样。然而,很多药物广告在送审时是一个样子,落实到报纸、电视上,又是另一副模样。“谎言说上千遍,就成了真理”。老百姓在广告密集轰炸之下,难免会失去判断。

    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,我发现越是成分不明、宣称治疗疑难杂症的药物,越喜欢做广告,比如降血糖、降胆固醇、减肥、壮阳和治疗乙肝的药物;而老百姓就是愿意相信这样的广告。我认为,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。一是上述疾病难以治愈,而患者治病大多有贪快、求一次治愈的盲目心理,企业正是抓住了这种“病急乱投医”的心理,结果三两下就能“忽悠”不少人。另一方面,上述药物经常打着“纯天然中草药”的旗号,这迎合了中国人对“西药毒性大,中药重在调理、毒性小”的错误认识。然而,是药三分毒,无论中药还是西药,都含有化学成分,即使有一些保健食品也违规添加了药物成分,若服用不当一样会使疾病恶化。

    那该如何正确买药呢?我认为,还是应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购买,比如请专业医生或执业药师根据病情开药。广告只能作为参考,决不能作为决策的依据。那些宣称“彻底根治、无毒副作用”的药物,绝不能买。, http://www.100md.com(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主任 孙忠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