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 > 信息荟萃
编号:11578382
中国人没必要自贬
http://www.100md.com 2006年10月10日 《生命时报》 2006.10.10
     “十一”黄金周还未过完,天安门广场每日清运垃圾多少吨的新闻就见诸报端,于是又惹得一些“文明绅士”出离愤怒,痛不欲生了,大呼文明、素质沦落。据称,诸如“中国人,便后请冲水”、“请安静”、“请不要随地吐痰”等仅以中文标出的警示牌,正在国人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国——法国、德国、日本、泰国、新加坡等地频现。经媒体的放大,“中国人”在友邦人士眼中已成了“不文明”、“粗鲁”的代名词。

    近年来,随着同胞腰包渐鼓,出国旅游已不鲜见。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数字,从2000年到2005年,中国公民出境游人数增长了196%,达3100万人次——这是好事啊,说明我们的社会文明进步了。区区中文警示牌能说明什么?只能说明那里中国游客多,所以专门有中文警示牌提请注意事项,我们国内一些景点不是也有类似的英文警示牌吗?况且,谁说国外景点的中文标志牌就只有上述这些内容?

    其实,笔者只想说明一点:文明其实无高下,制度真正有优劣。中国人尽管在传统文化的“酱缸”里浸泡了千百年,“妖蛾子”不少,但同胞的德行并未糟糕到成为不文明、粗鲁代名词的地步,这点文化上的自信我们应该有。那些所谓的文明绅士大可不必因少部分国人的一些举止便妄自菲薄,言必称西方文明,那将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盲人摸象和崇洋媚外。而我们真正需要向西方人学习的东西,也不是什么“文明”、“素质”,而是保障文明和素质的优秀制度文化。

    究其实,文明也好,素质也罢,终归是依附于制度的;离开了制度上的设计,依赖于人性的自律,不啻于自欺欺人。最鲜明的例子是,前不久,一名外国游客在秦始皇陵观瞻,居然跳进坑里“扮演”兵马俑,扰乱参观秩序;近年,日本人的“海外买春团”前仆后继,不照样臭名昭著吗?

    其实,在当下,“不文明”的行为方式仅仅是表象,背后真正隐藏的其实是中国社会道德文化与现代文明衔接不畅。毋庸讳言,刚刚起飞的经济并不能令我们沾沾自喜,增加的财富并未降临到每个公民头上,而经济增长伴随的道德和文明失范,却阻碍着中国向公民社会转型——正因如此,于是才有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宏大理想和促进社会公正的现实努力。

    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还有种种不如人意,但我仍愿意说: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!▲, 百拇医药(张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