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 > 信息荟萃
编号:11579918
伤痛能被赶走(阳光漫笔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06年5月30日 《生命时报》 2006.05.30
     这是一个忧郁的初夏,不断从某大学、研究所传出有人自杀的消息。舆论哗然。

    3年前也是一个温暖的上午,演员张国荣从一幢高层建筑上如秋叶般落下,完成了他一生唯美的最后表演。很多对人世黯然的议论缠绵在那个夏天,今天想来如同昨日。生与死的议论完成一个轮回,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新鲜地被大家捧出来唏嘘感叹。

    为什么越是拥有外人眼里羡慕的光环,越是要迫不及待离开这个世界?

    据我所知,很多走出这一步的人是忧郁症患者,死,对于他们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,是一种解脱。本来,他们的病情可以通过吃药和心理治疗得到一些控制,但最终,他们选择这种方式了断父母赐予的生命。

    参透生死,是人生的最高境界,他们是不是属于这类高人我不清楚,但我知道更多的人无法漠视生命。敬畏生命是人与生俱来的品格,那为什么有人没有忧郁症却依然走到这一步?

    多半是因为创痛。生命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接受创伤的过程。从小到大,我们一直在遭受种种考验,正所谓“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”。看看医院里,也许就有我们的亲人,他们呼吸困难、步履蹒跚、气若游丝、无助哀号,我们作为大体上的健康人却无能为力,束手无策。内心焦灼绝望,但我们依然活着,继续生活,这说明人类抗干扰和修复伤痛的能力也是与生俱来,并在受伤的过程中不断得到锤炼。

    有资料显示,再锥心的伤痛,正常人经过三个月就能基本走出绝望。老话说,时间是最好的良药。也许,伤感会在某个午后红茶时间飘然而至。噙着泪水,想到当时自己的难、自己的惨,抚今追昔、感时伤怀也是一种意境。

    但还是有些人无法在三个月后得到解脱。忧郁排山倒海般袭来,痛楚委屈绝望绵绵不绝。他们愿意沉浸其中,躲避自我调节系统帮自己解脱。旁观者能理解他们,但他们却无法饶恕自己,最终把自己逼进了忧郁症的圈子。在长时间绝望之后,忧郁症中扮靓的死神就会神秘地招手……

    自杀在任何时代都会维持一个相当的比例。因为缺乏社会学证据,我不敢说现在的自杀率大大增加。但我认为,在这个高压力高风险变幻不定的社会里,人更应该锻炼自己的情感适应能力。坏情绪是毒药,而且会让人上瘾,会在人群中传染,变换出各种疾病和恐慌。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将它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。

    初夏渐渐走过,今天的死亡消息会被明天的浪漫消息替代,因此,我们应该好好地爱自己,活得简单一点,开心一点,多体验一点,不要有愧于父母和爱自己的人。, 百拇医药(堵 力)